Vol 35 | 饮食失调 - 真病?还是幻想病?8个进食障碍自测
00:0000:00
营养不营养
11-20 21:0847
全文概览
饮食失调问题的探讨揭示了其复杂性及其对个人生活的深远影响。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和暴食症是常见的饮食失调类型,每种都有其特定的诊断标准和健康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失调不仅是生理问题,也常是个人应对压力和困境的反应。诊断的局限性和过度诊断的风险提示治疗应更具个性化和同理心,考虑患者的心理和社会背景。有效干预需要时间、患者的合作及多学科专业团队的支持,强调了理解饮食行为背后深层原因的重要性,以促进全面康复。
00:00
理解饮食失调:误区与真实案例
在本期播客中,营养咨询师gingko探讨了饮食失调这一主题,通过具体案例分享了对饮食失调的误解与真实情况。其中一个例子是一位来访者因对高热量食物的限制而误认为自己有暴食症,经过咨询发现其主要问题是饮食偏好而非饮食失调。另一位来访者的情绪性进食被发现可能源于个性问题而非心理管理不当。gingko强调,饮食失调的诊断需基于客观指标,而非仅凭主观感受,并鼓励听众进行自我诊断。
04:39
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与咨询工作挑战
详细介绍了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包括能量摄入受限、体重明显偏低、对体重和体型的紊乱感受及防止体重增加的行为。讨论了神经性厌食症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强调了在营养干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患者对抗性较强、营养修复阶段的不诚实行为。指出BMI作为评估标准的不合理性,并强调了在咨询工作中需花更多时间进行沟通和教育。
09:04
贪食症特征与干预策略
贪食症特征包括反复暴饮暴食和随后的清除行为,暴食时无法控制食量和类型,且平均每周至少发作一次持续三个月。营养咨询中,评估参考频率调整为每周至少一次,以更好地识别饮食失调现象。饮食失调的严重程度根据发作频率划分,轻度为一周1到3次,中度4到7次,严重8到13次,非常严重为一周14次以上。除了识别和频率调整,重点是饮食失调行为的干预和减重营养干预的区分,以及提升自我认知以预防和治疗贪食症。
11:31
暴食症:DSM-5新增诊断,无补偿行为特征
暴食症,作为DSM-5新增的诊断条目,主要特征包括在非正常量的短时间内进食,缺乏进食控制感,进食速度加快,直至不适饱腹感。患者可能在不感到饥饿时大量进食,偏好独食,并在暴食后经历强烈恶心与内疚感。诊断需满足至少三项症状,且暴食行为引起明显痛苦和负面情绪,平均每周至少发生一次,持续三个月。暴食症的严重程度通过每周发生的频率来划分,与贪食症标准一致。
12:44
理解其他特定喂养或进食障碍
在DSM第五版本中,其他特定喂养或进食障碍(OF)被提及为常见的诊断标准之一,包括非典型神经性厌食症、非典型神经性贪食症、非典型暴食症等。这些障碍虽然可能被来访者轻视,但对生活幸福指数有显著影响。讨论还包括夜食综合症和异食癖等特定饮食行为,强调了对饮食失调的全面认识和专业治疗的重要性。此外,还提到了回避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的特点,以及多学科团队合作在治疗中的必要性。指出医疗健康提供者应更了解这些障碍的诊断标准,但目前框架存在局限性,需要持续学习和适应。
17:54
对DSM诊断标准的不满与反思
咨询师对DSM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表达了不满意和不认同,指出症状为基础的评估存在局限,容易误诊和过度诊断。以咳嗽和痛经为例,展示了症状的多样性及其可能的非疾病原因。咨询师还讨论了饮食失调的诊断问题,提出频率和行为模式的标准可能过于简化,忽略了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同时,强调了病理视角的限制,以及对LGBTQIA群体饮食失调问题的忽视。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咨询师也认识到DSM作为统一语言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诊断对部分人带来的心理影响。
26:13
理解饮食失调行为及其心理关联
作为营养咨询师,我强调对饮食失调行为的理解应基于同理心,认为食物与个体的情感、生活压力紧密相关。面对有饮食问题的来访者,我致力于找到可实现的方式,帮助他们与食物和身体和平共处,并建立紧急应对策略,而非仅依靠食物缓解无法控制的生活压力。讨论了饮食失调的复杂性,包括情绪管理困难、心理健康问题的共存,以及对特定社会身份人群的特殊挑战。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心理健康的整体健康,以提供更全面的支援。
31:38
理解饮食失调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需求
在咨询工作中,理解饮食失调症患者的生活经历和心理需求至关重要。饮食失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饮食行为,还可能是一种解决情绪问题、释放压力的内在方式。咨询师需要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帮助他们理解饮食行为背后的心理作用,并寻找替代处理生活困难和情绪问题的方法。同时,社会文化对身材的期望和媒体对完美形象的展示也对个体产生影响,增加了患饮食失调的风险。咨询师通过倾听患者的故事,帮助他们与身体和解,找到健康的自我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