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今年双11静悄悄,奇观已成寻常
00:0000:00
乱翻书
11-13 14:4823
全文概览
双十一购物节,曾作为电商奇迹与消费拉动的标志,如今正逐渐转型。其重要性虽有所下降,但仍被视为固定的节日活动,与春晚相提并论。电商平台开始调整策略,更加重视中小品牌的成长与服务,以及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和商家盈利能力。讨论还涉及了其他消费趋势和购物渠道的兴起,反映了电商市场对多样化策略的探索。双十一的历史使命虽已改变,但它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对电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启示。
00:00
双十一:从狂欢到寻常
讨论了今年双十一的变化,包括活动时间延长、不再过分强调头部主播、天猫恢复预售机制、各平台不卷低价转而拥抱中小商家和新品牌,以及猫晚变成综艺节目等,反映了双十一从奇观向寻常转变的过程。
01:59
双十一:电商行业的团结与成长
经历双十一的员工被称为战友,因为这个活动能显著增强团队凝聚力。双十一不仅是业务增长的机会,也是解决各种突发问题、提升团队战斗力的过程。从09年开始,双十一展示了中国电商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支付系统等关键环节的升级。这些经历对于推动中国电商的长期增长至关重要。
05:07
双十一:阿里技术与组织能力的试金石
双十一被视为对阿里巴巴技术进步和组织能力的重大考验,从最初关注GMV增长,转向看重技术稳定性与团队协作。虽然早期面临业务承载能力不足和技术崩溃等问题,但通过不断优化,阿里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提升了组织和业务的复杂度处理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年双十一显得更为平静,反映出阿里巴巴在技术与组织层面的成熟。
08:07
双十一晚会取消及电商营销策略调整
原本计划的双十一晚会取消,转而采取其他方式吸引消费者。湖南卫视举办了小型晚会,部分老牌主持人参与。天猫认为,电商打折不足以制造全民狂欢氛围,需要通过泛娱乐方式维持关注。过去几年,猫晚与多家电视台合作,但今年主要通过其他方式直接对用户尤其是88VIP用户投放资源,减少了100亿广告预算。
11:23
88VIP成为阿里核心战略,提升高品质用户忠诚度
今年,淘宝通过88VIP计划,将营销预算转化为补贴,直接让利给消费者,以留住核心用户群。这一策略解决了高品质用户对价格和购物体验的担忧,有效防止用户流失。此外,针对618大促,各大平台调整策略,提前并统一发布促销机制,以应对用户比价行为和防止用户流失。抖音因策略调整不及时,在618期间表现不佳。
15:02
商家对618大促预售活动的重视及电商平台间的竞争差异
商家在618大促中非常重视预售活动,因为它为商家提供了销售量的确定性,影响备货和资源分配策略。过去,电商平台之间因预售政策存在竞争,如双十一期间京东和阿里对预售时间的争议。目前,预售已成为电商平台的标配,为商家和平台都带来了确定性。抖音与淘宝在预售策略上存在差异,抖音依赖内容营销,导致其在上新时的曝光不如淘宝直接。
17:31
抖音与淘宝的电商竞争与平台发展策略
讨论集中在抖音和淘宝之间的竞争以及它们在双十一期间的策略。淘宝被指通过贷款给主播发放红包来应对竞争,而抖音则认为这种做法有金融风险。淘宝双十一的数据表现良好,但有高退货率问题,被指为谣言。两家平台都在尝试更接近对方的模式,讨论了拼多多的市场位置和京东的过去与现状。
22:19
双十一数据口径变迁与电商平台竞争策略
讨论了电商平台双十一战报的口径问题,指出近年来数据口径的不透明和复杂化,以及对真实销售数据的遮蔽。探讨了电商平台如何通过公关和投资角度展示自身表现,强调了实际成交额(GMV)对于评估电商平台表现的重要性,以及消费者对直播带货方式的偏好。此外,指出了平台间在与主播合作上的新策略,反映了电商行业对直播销售方式的重视和利用。
27:13
抖音电商生态变化与主播收益影响
今年抖音电商政策调整导致直播达人的流量获取方式发生改变,不再能批发流量零售给商家,使得达人收益急剧下降。双十一大促期间,各平台纷纷调整策略,不单是主播和品牌之间的合作模式发生变化,平台也重新评估了主播的重要性,开始寻求更有利于消费者和自身发展的模式。
32:34
抖音商业化挑战及内容生态调整
当前,抖音的商业化率已达到34%,显著增加了非电商内容,如广告、短剧和游戏等,这表明电商在平台策略中的比重正在下降。抖音正尝试通过多样化内容来解决流量变现的瓶颈问题,强调不仅仅是销售导向,还强调提升用户活跃度和丰富平台内容生态。同时,小红书也面临着类似的流量被特定活动大量吸引的挑战,显示出社交媒体平台在活动期间的流量分配问题。
35:28
电商直播行业的过剩与挑战
讨论了电商直播行业存在的过剩问题,指出尽管直播经济有助于产业带的活跃,但消费增长未能跟上供给的快速增长,导致整体盈利能力下降。此外,提到了头部和中腰部主播面临的盈利挑战,以及电商平台的营销策略过于复杂,未能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回顾了电商大促的发展脉络,指出早期电商活动侧重于满足商家需求,而近年来,平台间的竞争促使营销策略更多地迎合平台和市场的需求,而非单纯提升用户体验。
39:58
电商平台竞争与用户购物体验
讨论了电商平台在供给过剩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以及消费者购买能力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电商平台如拼多多和阿里、京东的策略,指出了过度复杂化营销策略对用户购物体验的负面影响。此外,也探讨了平台如何通过不同模式吸引不同消费者群体,以及这些模式对产品形态和价格策略的潜在扭曲。
43:18
双十一:从清库存到用户留存的转变
最初,双十一被设计为清空商家库存的促销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转变为一个旨在吸引用户留存的策略。商家开始在双十一前提高商品价格,然后打折促销,以减少亏损并吸引消费者。平台则通过发券、满减等方式进一步促进用户转化和商家复购。然而,这种模式导致了促销越来越套路化,增加了用户的困惑和疲劳感。随着电商的普及,双十一作为拉新和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必要性降低,其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预计未来,日销模式可能与大促形成新的平衡,大促的规模和影响力可能会逐渐减少。
48:37
电商平台大促趋势与直播间的重要性
讨论了电商平台从大促转向日常销售的趋势,以及直播间的兴起对电商策略的影响。指出,尽管双十一等大促活动仍是电商平台的重要节点,但越来越多的营销资源和消费者注意力被直播间吸引。直播间被比喻为将大促的优惠分摊给更多人的新模式,降低了单个用户获得超低价格的门槛。此外,还提到了电商平台在公开业绩时的谨慎态度,以及大促增速放缓的行业现状。
53:21
双十一电商趋势及中小品牌崛起
小红书在双十一期间不以价格战吸引消费者,而是强调情绪价值,与淘宝、京东相似趋势,共同服务中小品牌。近年来,电商平台如天猫双十一更倾向于与国际大牌合作,而今年转而支持中小商家,展现从奇迹到寻常的转变。此外,淘宝与京东互通行为可能因监管要求和共同敌人而发生。电商平台上,中小品牌如coco中、AP贤雅店等通过直播电商快速崛起,改变了传统的女装品牌结构。拼多多坚持白牌趋势,其策略与其它平台有所不同,揭示了游戏规则的根本差异。
58:38
拼多多对最低价的追求与市场影响
拼多多在追求最低价方面表现得异常坚定。尽管其他电商平台可能已转向关注品质与品牌,拼多多依然强调低价与白牌产品的替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使其愿意退货并重新选择更低价的商品。这种做法虽让商家感到压力,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提供了价格上的优势。然而,持续的低价策略可能使市场回到生产端与消费端直接对接的状态,即重回一万亿市场,同时带来潜在的假货泛滥问题。拼多多通过低价策略,尝试高效匹配供需,尽管面临假冒伪劣的争议,但实质上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低价商品的需求。
01:04:24
双十一:从狂欢到常态
双十一作为大促形式,虽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可能逐渐下降,但仍会继续存在,因为其基础设施已建立,且部分消费者习惯于这种购物方式。未来,消费需求可能更加多样化,部分需求会从大促转向日常销售或线下购物。电商平台需要适应这一变化,通过提高效率和丰富购物体验来维持吸引力,而新兴平台如抖音可能对传统电商造成挑战。随着市场趋于稳定,大促的规模和吸引力可能会进一步缩小,但仍会以不同形式存在,成为一种日常购物的一部分。
01:09:30
双十一:从历史使命到文化象征
讨论了双十一活动从最初的销售驱动转向文化象征的过程,强调了创新在商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活动来维持其存在感。同时,讨论触及了渠道和产品的转变,以及电商平台如何通过算法优化等创新来推动增长。最后,提及了双十一活动的持久性与对经济的贡献,尽管其重要性可能已有所下降。